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科技新闻 > 内容

近八成大学生有网购不实用物品的经历

来源: 中国青年报 时间:2019-12-28 作者:网络 点击次数:

  去年“双11”,福建农林大学的余玲珑在一次性购买五六件衣服后,沮丧地发现适合自己的只有一两件,其他的被妈妈转手送给了姐姐。

  “感性购物”一直是余玲珑的软肋,除了众所周知的购物节,考试结束、放假当晚、某些开心的时刻……都能成为专属于她的购物季。购买衣服等“大件”时,她会稍微浏览评论,只要大部分评价不错,她便会立刻下单:“花钱似乎真的可以让人从紧绷的神经中解放出来。”

  近日,中青校媒面向全国792名大学生发起问卷调查,调查结果显示,86.99%受访大学生有购物后不怎么使用的情况,而后悔自己买过没用东西的受访大学生占77.53%。

  书桌成了“不实用物品展示柜”

  在网购的道路上,余玲珑跌栽的跟头不少,网购像个“泥潭”,她已深陷其中。

  前段日子,为了实现“雨中自由”,她在网上购买了一组鞋套,用来保护自己容易进水的鞋子。但由于鞋套不易携带、穿上打滑,很快被她“封存”在抽屉最深处:“买了这种东西,真是太后悔!”

  中青校媒调查显示,对买回来用不到的东西,有50.13%的被访者选择放在角落“吃灰”。来自福建的孙惠清理寝室书桌,为自己喜欢的手办腾出一个摆放的空位,窄小的一层柜子内。除了手办,旁边还立着五个CD碟厚度的动漫人物立牌。去年的“双11”,她在网上多次为自己喜欢的角色手办付下定金,并在之后补齐了2000多元的尾款。即使买回来的手办、立牌事实上并没有任何作用,甚至需要一笔不菲的费用,孙惠仍愿意为自己喜欢的角色埋单,她将其称作“为理想充值”。与此同时,她也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:她并没有足够的空间将自己的手办、立牌摆出来,很多手办藏在寝室柜子中,就连家中也堆积了不少。

  浙江的张月喜欢购买各式各样的本子,当被问及本子数量时她仔细想了想,笑着说:“太多了,还没仔细数,起码两位数吧。”前两天她刚收到了故宫文创寄过来的手账套装,根据卖家的介绍,不同的手账套装会有不同的主题,而不同主题的套装组合起来又是相互联系的。本来打算只买一套的张月看了介绍后很心动,抱着“两套在一起是不是可以发现新线索”的想法,她一口气下单买了两套:“但其实拿回来拍了照之后就又放回盒子里不用了。”

  面对寝室里越堆越多的物品,张月也曾经反思过:“每次买完我都会想,买的东西实在太多了,而且花的钱也太多了。”但每次面对好看的本子,她又忍不住边购买边安慰自己:“这个和上次那个不一样。”在零花钱紧张的时候,面对心仪的东西,张月会先默默把它放到收藏夹里,如果是限量版或者是错过预售,张月便会去二手网购平台上找同款。

  在“便宜”和“凑单”面前增加的购物清单

  “去年买了很多不实用的东西,今年争取理智购物!”来自广西的大二学生刘雅婷为今年准备过“双11”的自己立下了“flag”。

  回看她去年的购物清单,500毫升的“深层清洁洗面奶”“水光面膜”的组合套装和复古风的外套……在她详细的“双11”小账本里,“趁机囤一瓶”的超大量洗面奶价低划算,低折扣的优惠券则大大降低了面膜组合和衣服的价格……但实际上,“本着不浪费的精神”,不太适合她肤质的洗面奶只被使用了一个月左右,平时不爱敷面膜的她也只敷了五六片,至于一件有设计感的外套,她连穿都没穿过。

  又一年“双11”到了,还没用到一半的洗面奶和面膜,被刘雅婷闲置在柜子里。中青校媒调查显示,回顾自己买不实用的东西时的心态,68.77%的受访者认为这是“心血来潮”,19.22%的受访者为了优惠而凑单,8.72%的受访者因为商品打折,3.29%的受访者则是因为购物节到了。

  “我觉得为了凑满减多买一些东西是正常的。”外卖凑满减、购物凑满单、商品凑砍价……这些在苏州科技大学的邓恺健眼中是再正常不过的消费行为。“有时候你并不觉得凑满减之后会很贵,相反还会觉得有些合算,况且这些东西又是你喜欢的。”

  不久之前,他在网上看中了一款手链。作为一个精致小物件爱好者,遇到这样的物件,他当然不会就此让目光从网络页面上一扫而过。商家告诉他,如果购买3条可以享受包邮服务。“一般的手链最多两条就够了,没有必要买第三条。”但他转念一想,一来买3条可以用作备用,二来十几块的邮费也太不划算了。于是,3条手链被他加入购物车中。

  • 网站首页
  • 华夏生活消费网(http://www.cnshxfw.comCopyright © 2019-2021 华夏生活消费网 版权所有    网站地图
  • 沪ICP备15010885号
  • 新闻联盟成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