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,关注科技、商业、职场、生活等领域,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、新观点、新风向。
编者按:去年开始,应用程序的暗黑模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。不少人把手机、电脑调成黑底白字的模式,并且认为这样做不仅酷炫,而且更省电、更保护眼睛。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?作者在文中分享了他的研究结果和个人看法,供读者参考。本文来自Medium,作者Sohail Rao,原文标题“Dark Mode — the fad that wasn’t”。
如今,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暗黑模式|图片来自Unsplash|摄影Szabo Viktor
划重点:
暗黑模式是一种文字为浅色、背景为深色的应用程序模式,在2019年推出后就掀起一股风潮。
暗黑模式其实是一种“复古”时尚,20世纪早期的显示屏都是暗色背景、浅色文字。
研究显示,暗黑模式下阅读不能达到护眼目的,因为它无法彻底隔绝“蓝光”,也会给散光患者造成一定的“光晕”困扰。
设备的屏幕是否省电更多取决于屏幕的材质,而非主题和模式。
暗黑模式:时尚新风潮
从去年开始,安卓系统和iOS系统纷纷推出了暗黑模式,一下子掀起了一股新风潮。很多评论家将这股风潮形容为“2019年应用程序设计新时尚”。但是我对这股风潮一直持有保留态度,我到今年才开始尝试这种风格。我之所以尝试,原因和很多人一样。
我想知道暗黑模式是不是真的保护眼睛、省电。
一个月以后,我没有觉得视力得到明显改善,也没觉得电池比原来更省电。但是不知不觉中,我在暗黑模式的路上越走越远、再也无法回头了……
暗黑模式的起源
和很多人想象的不一样的是,暗黑模式并不是在亮色模式之后出现的,它不是我们以为的突破性设计。我们现在流行的暗黑模式其实是一种“复古风潮”。
在传统的用户界面中,由于技术老旧,显示器不得不使用暗色模式。老旧的单色的CRT显示器中含有磷,在正常情况下磷是暗色的,只有在受到电子束撞击时才会变亮。所以当时的显示器上,文字是绿色的,背景则是黑色的。
早期的电脑显示屏就是暗黑模式|图片来自Medium
早起的用户界面也没有太多其他内容,大部分是文字,不能处理图像,所以背景是暗色的对用户来说不会有任何问题。
迈向光明
我们很难界定显示界面具体是在什么时候变成亮色模式的。不过通常意义上讲,Xerox PARC的图形界面(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它的灵感来源于苹果早期的Macintosh)在推广亮色模式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。这种能够显示色彩的、更为先进的RGB CRT显示器为亮色模式的普及奠定了硬件基础。
早期的亮色模式界面|图片来自Medium
任何新技术想要被大众接受和喜爱,就必须在创新的同时还要考虑用户的感受。
这也就是为什么,很多计算机设计师和程序员开始在电脑上加入我们熟悉的内容(比如文档界面和我们纸质页面很像)。这些用心的设计让越来越多的普通人适应了电脑操作界面,这也进一步推动了大家对亮色模式的接受程度。
但是有趣的是,很多致力推动亮色模式的科技——如OLED——后来又对暗黑模式产生了极大的兴趣。
人们为什么重回暗黑模式?
我咨询了那些最近换上暗黑模式的用户为什么要这样选择,90%的人都给我同样的回答:
因为暗黑模式可以保护我的眼睛,也可以延长电池的寿命。
图片来自Medium
关于暗黑模式的推销无处不在。苹果官网将macOS的暗黑模式形容为“无论在何时都可以保护眼睛”。谷歌也说过用暗黑模式看Youtube可以为手机省下15-60%的电(具体省电比例取决于屏幕亮度”。
但是暗黑模式真的可以省电和保护眼睛吗?会不会是我们想当然了?
神话破灭
我们可以尝试从这个角度解答问题。如果你在谷歌上随便搜一下“史前绘画”,仔细研究一下这些壁画,你就会发现这样一个事实:大多数绘画的背景都是浅色的,而图案是深色的。
人类进化了数个世纪,才适应从黑暗中看明亮的色彩。
我在这里不是基于谷歌的搜索结果就下结论,但是如果你有兴趣的话,可以了解一下相关的研究。有不少科学研究表示,我们的祖先20万-30万年前是白昼时外出、黑夜里休息的物种。它们在几个世纪里学会了如何分辨食物、制造工具、辨别危险和适应明亮的色彩。
暗黑模式真的对眼睛好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