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文化资讯 > 内容

年终盘点|“文化消费”旺盛 2019火“出圈”的演出清单有点长……

来源:城市新闻网 时间:2020-01-01 作者:小龙 点击次数:

东方网记者熊芳雨12月31日报道:刚刚过去的一个月,25岁的聂璇已经看了四场演出,《玛蒂尔达》《芝加哥》《泰坦尼克号》《东方快车谋杀案》这些“网红剧”她一个不落,这也是她今年的常态。这位资深剧迷直呼,今年上海的好剧目实在太多了。

《玛蒂尔达》演出现场(受访者供图)

“一张余票都没了”“第二轮请赶快安排上”……剧迷讨论群、抢票群这些天密集地弹着消息。时值年终,申城演艺市场十分热闹,不少剧团、剧院推出了大戏陪伴戏迷观众度过一个“文艺新年”,上海文化广场的《玛蒂尔达》在大麦网上有40.3万人标注了想看。聂璇在国企上班,朝九晚五,为了抢《玛蒂尔达》的票,早早做好功课,守在电脑前第一时间下单,今年像她一样的剧迷并不在少数。

细细数来,今年“爆款”剧目格外多,好几部话剧、音乐剧都红“出圈”了,吸引了更多人转粉,走进剧场。不仅百老汇和伦敦西区的原版大戏接踵而至,原创音乐剧也大火。在上海诞生的一部舞剧《永不消逝的电波》,在一场又一场的巡演中突出重围。“黄牛票”曾被炒到2000元一张,这对一部原创舞剧来说简直不可思议。

纽约爱乐乐团揭幕上海夏季音乐节

对古典乐迷们而言,今年也是惊喜层出不穷,一场接一场的重磅名团演出,美国五大交响乐团更是完成了一次古典乐界在中国上海的壮举:在360天内完成一次全员巡礼,先由费城交响打响第一炮,后有逾百年历史的克利夫兰管弦乐团献演,纽约爱乐乐团揭幕上海夏季音乐节,芝加哥交响乐团则在年末奏响黄金铜管与弦乐之声……

今年夏天的《巴黎圣母院》座无虚席

一笔笔数据,一场场演出,上海越来越多的观众爱上剧院。今年夏天,法语音乐剧《巴黎圣母院》在上海连演30场,前两轮场次开票当天即宣告售罄,临近首演,30场演出全部售罄,连加座也一票难求。而上海文化广场副总经理费元洪还记得,2002年《巴黎圣母院》第一次来到上海时,他坐在上海大剧院的观众席上,周围许多座位都空着。转眼十余年,从不懂戏到热爱戏,这一出出好戏,总算被国内观众接受了。

上海演出市场四季有“节日”

十余年间,上海怎么就培养了一大批剧迷观众?长期筹备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业内人士认为,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上海的音乐节日越来越多,给这座城市也带来浓郁的文化氛围。如上海“老品牌”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已举办21届,期间不仅中外优质剧目密集演出,还给市民带来优惠票价,大大降低文化艺术的门槛,大家用更便宜的价格就能看好戏。

观众在等待剧目开演

据悉,上海国际艺术节优惠票票量占演出项目总票量的10%,市民王福庆连续三年第一个买到优惠票,今年,他花了1080元购买了6张3场剧目,有意大利斯卡拉歌剧《魔笛》、《假扮园丁的姑娘》以及上海杂技团、上海市马戏学校杂技剧《战上海》。“这个便民活动是真的让市民享受到了福利,能以这么低廉的价格购买到这些名家名团的演出门票。主办方非常不容易,三年五年还好说,最难的地方就是十几年的坚持。”王福庆说,明年还要拿“第一”。

从4月的“上海之春”开始,5月份的“十二艺节”、6月份上海国际电视电影节、10月份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……加上今年正式命名的“演艺大世界”又打造了三个新节展——上海国际音乐剧节、上海国际戏剧邀请展、上海国际喜剧节,贯穿全年。如此多节日,名家、名团、名剧纷至沓来,首演、首秀、首映频繁上演。这样的文化氛围,生活在这座城里人,怎么能不爱艺术?

因为追“爱豆”而走进剧院的人们

一批“爱豆”火了,偶像的光环似乎也为演艺市场注入暖流。郑云龙参演的话剧《漫长的告白》,开票10分钟就被抢空,把话剧卖成了演唱会的节奏。王佩瑜上节目推广京剧被赞“瑜老板”,龚天鹏俨然成为交响乐新生代的“佼佼者”,金宇澄《繁花》改编的同名话剧场场售罄。

上海昆剧团开票日

今年上海昆剧团最火的演出要数《蝴蝶梦》,由“大熊猫”级别艺术家梁谷音、计镇华领衔。“疯狂!”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这么评价这场演出,不仅是门票抢得快,现场氛围也是极好,演出结束后观众久久不愿离去。“艺术家们演得酣畅淋漓,太高兴了,戏演完好几天都还激动得睡不着。”谷好好说,《蝴蝶梦》更是让“懂戏”的资深观众充当起“自来水”,主动运用新媒体手段记录演出、撰写评论,进一步推动着优质戏曲演出的“二次传播”。

相关文章
  • 网站首页
  • 华夏生活消费网(http://www.cnshxfw.comCopyright © 2019-2021 华夏生活消费网 版权所有    网站地图
  • 沪ICP备15010885号
  • 新闻联盟成员